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

我用簡單3個步驟---提高臨帖的效果

    
    -COPY CAT-
    從不朽的經典作品汲取養份轉換成為基礎能量,是學習技藝必要的過程,
    不論是繪畫、音樂、雕刻、寫作⋯等也是一樣。
    就像「塗鴉」也會學習素描或透視的基本功,書法也是從摹古開始,永遠
    沒有截止期。

    -臨帖難,離帖也難-
    書法的臨摹是書家每天必要的食糧,但對初學者來說,都偏重字形摹仿,
    久而久之容易被字形困住,很難寫出自己的字。而書家則是因為技術純熟,
    臨帖就臨的很快,反而不容易入帖,或者只是偏重「意臨」。

    通常臨帖要大量練習,離帖也是ㄧ樣,並不是想離就離得了的。
    簡單分享我的離帖方式,(這個方法「不建議」剛初學ㄧ兩年的朋友使用)
    過程總共有三行,選不熟的帖效果會比較好。

    ㄧ、蓋住帖,看注釋自運寫一遍
    二、慢慢的對帖習臨
    三、「再PK一次」比較兩者差異再自運寫一遍 (被ko了,哈~)
    (圖左步驟ㄧ、二、右圖步驟三

    自己可以反覆循環幾次之後,觀察它產生的效果。

    「神筆」王鐸怎麼離帖的呢?
    我裁切組合下面這張圖,左右兩張是王鐸臨「上虞帖」,中間是原帖讓
    大家方便對照,或許會讓你對離帖產生新的想法。


    「若即若離」
    王鐸生於明朝卒於清代,當時的楷書是實用的官方文字,而草書最難的
    是“認字”,他取了字的筆畫筆順結構、用自己的筆法使轉,運用大小粗
    細來安排章法的字間錯落,用筆勢加強行氣的連貫讓節奏變得很緊湊。
    
    
     王鐸臨「鵝還帖」
    下面(左圖)這張是1647年王鐸55歲臨王獻之鵝還帖(右圖)
    第二行臨的有點快、把「不」看成了「名」,少了分從容感,入清第二
    年,遭受世人鄙視,背負叛降的辱名,心境必然相當困頓。
    你也可以參考古代書家習臨的帖,會對自書很有幫助。
   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